这两天绵雨不断,阴冷难耐,正适合躺床煲剧嗑瓜子。
打开高分影视剧收藏列表,拿出一部连续三季都稳定在9.1分的美剧——《小小安妮》,这个阴雨天终于因为这个怪诞不经的小女孩闪过了一丝暖阳。
剧集改编自经典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以19世纪为背景,讲述孤儿安妮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没有子嗣的姐弟抚养,努力寻找认同与归属感的故事。
马修姐弟年事已高,希望能够领养一个男孩来处理农场事务,但孤儿院却阴差阳错地送来了一个女孩儿,这就是安妮。
面对站台上翘首等待的安妮,失落的马修掩盖住失望,将女孩带回家。
本来打算第二天将安妮送回去的马修在与安妮同行的路上渐渐打消想法,对安妮愈发喜欢。
这是怎样的一个安妮呢?红发、雀斑,叨叨不绝,极尽幻想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对路上的每一片光景都起了动人的名字,用夸张的辞藻来赞美一切。
然而相比易于被打动的马修,姐姐玛丽拉显得不近人情,第二天便亲自启程送安妮回去。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一个意外而有了转折。
安妮临危不乱,斥退一只疯狗的举动让玛丽拉对她刮目相看,并且安妮被遣送回去的命运更加令她不安,因此安妮得到了试用一周的机会,暂居绿山墙。
小说一直以女主安妮的充沛的乐观、肆意的想象被人津津乐道。
对比之下,剧集改动很大,添加了很多暗黑元素,如偏见、歧视、校园暴力等。
对安妮的人设也做了很多破格处理,如阴晴不定、暴躁易怒,部分情节编排也容易引发心理不适。
安妮的第一场爆发始于玛丽拉的朋友蕾切尔的登门造访。
抚养了十个子女的蕾切尔用直白到粗暴的语言来评价安妮:长得也一般嘛、一身皮包骨头、瞧瞧脸上那雀斑多成啥样、头发胡萝卜似的……脆弱的安妮怒不可遏,近乎声嘶力竭地向这个无礼的女人咆哮她的愤怒:我恨你!你这个粗暴,没人情味的女人!要是我说你肥得像只挪不动脚的猪,只知道混吃等死,你会是什么感觉?此言一出,评论炸起。
个别意见斥责安妮这里的人设稍显粗糙,为强调平等、尊重而刻意发飙。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解气的。
但下一幕安妮的“骚操作”就引来了更多观众的不适。
马修和玛丽拉虽然暂时决定留下安妮,却也偷偷雇佣了一个男孩来做农场的活计。
安妮得知后将男孩作为假想敌,斥其威胁到了自己,语言竭尽无礼与挑衅。
观剧至此,一个不同于常规剧中阳光可爱的儿童形象渐渐明朗。
成人期待儿童懂事的诉求在这里,起码在第一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剧集穿插安妮在孤儿院、寄养家庭中的受凌辱片段来解释其性格成因。
荒诞与想象既是天赐的礼物,也是对抗或逃避现实的路径。
瘦小的身躯里其实填充了以己之力所不能扛的生存压力。
时代背景不同、生存挑战不同、对儿童群体的定位不同,便很难对安妮这个人物产生相同的理解。
但我认为,以宽容的目光及宽厚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孩子,总是对的。
安妮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但上学的第一天她就因为口不择言,以及极具表演魅力的朗读,被按部就班、安分守己的同学排挤了。
在这里,第二波讨论开始了。
有人说安妮粗鄙,出言污秽,没有教养。
我觉得,这是欲加之罪。
大人实实在在做过的事,为什么孩子说出来了,就是罪大恶极了呢?况且她并不知晓其中的厉害,只是以童真之眼,说一件不太明白因而觉得好玩的事情。
这里极具讽刺地反映了延续至今的一个教育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去性化?在儿童作品中,袒露性器官是敏感的甚至不被允许的,要被投诉、被下架。
但如果是在艺术馆,袒露就变成了一种真实、一种勇敢。
我们并不反对带着孩子去感悟艺术。
让现实成为粗鄙的话题,还是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选择权,其实在大人。
以理性的头脑、辩证的思维去传递成长的真相,这就不是粗鄙;以泛黄的语调、八卦的态度去揶揄、去调侃,这就是粗俗。
安妮来月经了,她担心自己会死掉,玛丽拉告诉那是天赐的礼物,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虽然安妮对成长还一无所知,但她在这里却体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
相较于同伴们“月经耻于人前”的态度,安妮直言既然这代表了成长与完整,为什么不能说?安妮最好的朋友告诉她,不可告人,向来如此。
懵懂的安妮虽然提出了具有挑战意味的问题,却也最终不得不低头于这没有理由的惯例。
老师提问时,她惶恐地站起来,用手挡住屁股,生怕自己的秘密会漏出来。
这是针对女性的偏见,虽时代巨变,但根深蒂固。
安妮正式成为马修、玛丽拉姐弟家中的一员后,有个组织登门造访,叫“革新母亲女红会”。
以聚会的形式把母亲们聚集到一起,做女红、品香茗、分享教育理念,自诩思想先进,以促进男女教育平等为理念。
然而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协会竟然也是道貌岸然。
当玛丽拉为安妮惊扰到其他同学而上门道歉时,协会会员之一的安德鲁夫人斥责安妮的无心之过为恶行,将安妮描述为“下贱婢子”。
一个主张文明、先进、平等的人,却无法将这些主张应用到一个孩子上,将孩子如实传递的所见所闻,归咎于孩子那灵敏的感官。
只不过又是一个将革新教育挂在口头上的行动上的矮子。
随着剧集在冲突、矛盾的铺设越来越多,安妮“爆发”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弹幕区可谓精彩纷呈,有人苛责女主不讨喜、不懂事,过于情绪化,既然出身悲寒,就更应该精于察言观色。
我想说这样的人设并不是安妮。
安妮就是烂漫的、幻想的、如脱缰野马任意驰骋的。
规矩、乖巧并不是她的特征,并且强求孩子懂事,或者说仅以懂不懂事来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根本就是懒惰的成人的一厢情愿。
安妮是我见过的最丰富的儿童形象,她虽喜怒无常但识是非好坏,她虽胆大无矩但纯真无害。
她有诸多挑战我们对一个完美儿童期待的地方,然而正是这些“瑕疵”让她的成长得以完满。
在这里,借用《儿童文学教程》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也作为忠告:首先,用普遍的“纯真”本质来概括儿童,忽视了儿童个体的丰富性。
就像诺德曼说的那样,“坚持认为儿童纯真无邪的看法,其实会让许多成人感到苦恼,因为他们也会遇到不纯真,不太像孩子的孩子。
这些成人真正相信的并不是儿童纯真无邪,而且儿童应该纯真无邪。
在这种可称为暴政的规则下,一个孩子如果懂得太多,就会被视为不纯真、古怪或者很危险。
”同一个早晨,一个孩子可能坐在丰盛的早餐桌前露出纯真的笑容,另一个孩子却可能刚刚从肮脏的街头露宿醒来,为这一整天的生计而烦恼。
因此,对于身处不利生活条件下的数量庞大的其它儿童来说,纯真的观念是以过分美好的儿童生活想象掩盖了事实上可能千疮百孔的儿童生存现实。
这两天绵雨不断,阴冷难耐,正适合躺床煲剧嗑瓜子。
打开高分影视剧收藏列表,拿出一部连续三季都稳定在9.1分的美剧——《小小安妮》,这个阴雨天终于因为这个怪诞不经的小女孩闪过了一丝暖阳。
剧集改编自经典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以19世纪为背景,讲述孤儿安妮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没有子嗣的姐弟抚养,努力寻找认同与归属感的故事。
马修姐弟年事已高,希望能够领养一个男孩来处理农场事务,但孤儿院却阴差阳错地送来了一个女孩儿,这就是安妮。
面对站台上翘首等待的安妮,失落的马修掩盖住失望,将女孩带回家。
本来打算第二天将安妮送回去的马修在与安妮同行的路上渐渐打消想法,对安妮愈发喜欢。
这是怎样的一个安妮呢?红发、雀斑,叨叨不绝,极尽幻想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对路上的每一片光景都起了动人的名字,用夸张的辞藻来赞美一切。
然而相比易于被打动的马修,姐姐玛丽拉显得不近人情,第二天便亲自启程送安妮回去。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一个意外而有了转折。
安妮临危不乱,斥退一只疯狗的举动让玛丽拉对她刮目相看,并且安妮被遣送回去的命运更加令她不安,因此安妮得到了试用一周的机会,暂居绿山墙。
小说一直以女主安妮的充沛的乐观、肆意的想象被人津津乐道。
对比之下,剧集改动很大,添加了很多暗黑元素,如偏见、歧视、校园暴力等。
对安妮的人设也做了很多破格处理,如阴晴不定、暴躁易怒,部分情节编排也容易引发心理不适。
安妮的第一场爆发始于玛丽拉的朋友蕾切尔的登门造访。
抚养了十个子女的蕾切尔用直白到粗暴的语言来评价安妮:长得也一般嘛、一身皮包骨头、瞧瞧脸上那雀斑多成啥样、头发胡萝卜似的……脆弱的安妮怒不可遏,近乎声嘶力竭地向这个无礼的女人咆哮她的愤怒:我恨你!你这个粗暴,没人情味的女人!要是我说你肥得像只挪不动脚的猪,只知道混吃等死,你会是什么感觉?此言一出,评论炸起。
个别意见斥责安妮这里的人设稍显粗糙,为强调平等、尊重而刻意发飙。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解气的。
但下一幕安妮的“骚操作”就引来了更多观众的不适。
马修和玛丽拉虽然暂时决定留下安妮,却也偷偷雇佣了一个男孩来做农场的活计。
安妮得知后将男孩作为假想敌,斥其威胁到了自己,语言竭尽无礼与挑衅。
观剧至此,一个不同于常规剧中阳光可爱的儿童形象渐渐明朗。
成人期待儿童懂事的诉求在这里,起码在第一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剧集穿插安妮在孤儿院、寄养家庭中的受凌辱片段来解释其性格成因。
荒诞与想象既是天赐的礼物,也是对抗或逃避现实的路径。
瘦小的身躯里其实填充了以己之力所不能扛的生存压力。
时代背景不同、生存挑战不同、对儿童群体的定位不同,便很难对安妮这个人物产生相同的理解。
但我认为,以宽容的目光及宽厚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孩子,总是对的。
安妮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但上学的第一天她就因为口不择言,以及极具表演魅力的朗读,被按部就班、安分守己的同学排挤了。
在这里,第二波讨论开始了。
有人说安妮粗鄙,出言污秽,没有教养。
我觉得,这是欲加之罪。
大人实实在在做过的事,为什么孩子说出来了,就是罪大恶极了呢?况且她并不知晓其中的厉害,只是以童真之眼,说一件不太明白因而觉得好玩的事情。
这里极具讽刺地反映了延续至今的一个教育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去性化?在儿童作品中,袒露性器官是敏感的甚至不被允许的,要被投诉、被下架。
但如果是在艺术馆,袒露就变成了一种真实、一种勇敢。
我们并不反对带着孩子去感悟艺术。
让现实成为粗鄙的话题,还是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选择权,其实在大人。
以理性的头脑、辩证的思维去传递成长的真相,这就不是粗鄙;以泛黄的语调、八卦的态度去揶揄、去调侃,这就是粗俗。
安妮来月经了,她担心自己会死掉,玛丽拉告诉那是天赐的礼物,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虽然安妮对成长还一无所知,但她在这里却体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
相较于同伴们“月经耻于人前”的态度,安妮直言既然这代表了成长与完整,为什么不能说?安妮最好的朋友告诉她,不可告人,向来如此。
懵懂的安妮虽然提出了具有挑战意味的问题,却也最终不得不低头于这没有理由的惯例。
老师提问时,她惶恐地站起来,用手挡住屁股,生怕自己的秘密会漏出来。
这是针对女性的偏见,虽时代巨变,但根深蒂固。
安妮正式成为马修、玛丽拉姐弟家中的一员后,有个组织登门造访,叫“革新母亲女红会”。
以聚会的形式把母亲们聚集到一起,做女红、品香茗、分享教育理念,自诩思想先进,以促进男女教育平等为理念。
然而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协会竟然也是道貌岸然。
当玛丽拉为安妮惊扰到其他同学而上门道歉时,协会会员之一的安德鲁夫人斥责安妮的无心之过为恶行,将安妮描述为“下贱婢子”。
一个主张文明、先进、平等的人,却无法将这些主张应用到一个孩子上,将孩子如实传递的所见所闻,归咎于孩子那灵敏的感官。
只不过又是一个将革新教育挂在口头上的行动上的矮子。
随着剧集在冲突、矛盾的铺设越来越多,安妮“爆发”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弹幕区可谓精彩纷呈,有人苛责女主不讨喜、不懂事,过于情绪化,既然出身悲寒,就更应该精于察言观色。
我想说这样的人设并不是安妮。
安妮就是烂漫的、幻想的、如脱缰野马任意驰骋的。
规矩、乖巧并不是她的特征,并且强求孩子懂事,或者说仅以懂不懂事来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根本就是懒惰的成人的一厢情愿。
安妮是我见过的最丰富的儿童形象,她虽喜怒无常但识是非好坏,她虽胆大无矩但纯真无害。
她有诸多挑战我们对一个完美儿童期待的地方,然而正是这些“瑕疵”让她的成长得以完满。
在这里,借用《儿童文学教程》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也作为忠告:首先,用普遍的“纯真”本质来概括儿童,忽视了儿童个体的丰富性。
就像诺德曼说的那样,“坚持认为儿童纯真无邪的看法,其实会让许多成人感到苦恼,因为他们也会遇到不纯真,不太像孩子的孩子。
这些成人真正相信的并不是儿童纯真无邪,而且儿童应该纯真无邪。
在这种可称为暴政的规则下,一个孩子如果懂得太多,就会被视为不纯真、古怪或者很危险。
”同一个早晨,一个孩子可能坐在丰盛的早餐桌前露出纯真的笑容,另一个孩子却可能刚刚从肮脏的街头露宿醒来,为这一整天的生计而烦恼。
因此,对于身处不利生活条件下的数量庞大的其它儿童来说,纯真的观念是以过分美好的儿童生活想象掩盖了事实上可能千疮百孔的儿童生存现实。
目录
- 1 性爱免费电影
- 2 叶子楣三级未删减版
- 3 瑞典女王
- ▪ 银河奥特曼s剧场版决战!奥特10勇士!电影
- ▪ 星汉灿烂在线观看
- 4 中文字幕无字幕加勒比
- ▪ 边城小子
- ▪ 日本bbwhd
- 5 ドラえもんのエロま在线资源
- 6 青苹果乐园影院免费观看
- ▪ 肥婆bbw
- ▪ 没有穿衣服的美女
- ▪ 橘子果酱电视剧
- 7 镜的欢迎会完整版
- ▪ 无法逃脱 布袋子
- ▪ 爱影网
- ▪ 泽井芽衣巨人教师在线观看
- ▪ 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影视
- ▪ 美剧清洁工
- 8 鬼寺凶灵2在线观看免费国语
- ▪ 移动刷钻代码
- ▪ 大片性播放器
- ▪ 在跑步机上要了她
- ▪ 磁力天堂torrentkitty种子
- ▪ 听雪楼剧情介绍
- ▪ 春闺梦里人无删减电影中文字幕
- ▪ 黑夜束缚
- ▪ 恶魔日记
- 9 仙剑云之凡
- ▪ 美景之屋2甜美情事
- ▪ 妈妈的爱在线观看播放
- ▪ 《女员工的滋味》7
- 10 高校女教师电影
- ▪ 远去的飞鹰
- ▪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 ▪ 一路向西完整版
- ▪ 激情亚洲的在线观看
- ▪ 魔法士
- 11 国产亚洲欧洲日韩综合v
- ▪ 丝瓜草莓秋葵污下载旧版免费IOS
- ▪ 破鞋网
- ▪ 妈妈的朋友1在哪可以去中字
- ▪ 00271.com
- ▪ 画风浓烈小说
- 12 白洁与高
- 13 怎么顺利的让狗狗上自己
- 14 京剧猫第二季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动漫第三季免费观看《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动漫第三季免费观看》由来
编辑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动漫第三季免费观看《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动漫第三季免费观看》起源